点击查看>>>全球主要工业国家利率
欧元区、印度、澳大利亚、越南、斯里兰卡、波兰、韩国、土耳其……即将过去的5月份,降息声不绝于耳。27日,以色列用又一次意外降息,宣告了其不惜代价参与货币战争的决心。受美欧日强力量化宽松等因素影响,以色列本币谢克尔过去六个月的涨幅超过6%。在美国人费舍尔的领导下,以色列一月之内两度降息。
同样面对猛烈货币攻势的泰国、韩国以及土耳其新兴经济体也做好了加入降息行列的准备。
这一轮密集程度罕见的降息潮,令2013年注定要成为货币战争的新“元年”,一如上海证券报在去年12月年终特别报道中所提示的那样。
货币战争进行时
在27日的议息会议上,以色列央行意外宣布,将基准利率再降25基点,至1.25%,创三年多新低。这也是该行本月以来的第二次降息。在经济学家们看来,以色列降息阻升本币的意图非常明显。
“费舍尔正在加入全球货币战争。”以色列投行Excellence Nessuah的策略主管赫维隆说。“我不清楚下个月还会不会有降息,但未来几个月肯定还会有。”
摩根士丹利负责东欧、中东及非洲地区研究的首席经济学家阿克索伊称,央行降息的主要目的是“阻止谢克尔升值”,特别是在当前全球需求低迷、出口不振的情况下。
在当天的声明中,以色列央行也并不避讳抑制本币升值的意图。声明称,降息将“帮助缩减以色列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利率差,从而降低谢克尔的升值压力”。
据彭博的数据 ,在31种主要国际货币中,以色列谢克尔是过去六个月来表现最强的一个,六个月累计升幅高达6.5%。
面对本币强势,费舍尔领导的央行本月13日意外出手,宣布降息25基点。这是该国自2008年以来首次预期之外的降息。
除了降息之外,以色列央行还动用了其他措施来阻止本币升值。在本月中旬宣布首次降息同时,以色列央行还宣布在今年年底前买入价值21亿的美元外汇,以期缓和以色列谢克尔对美元的升势。
多国排队等降息
对决策者们而言,降息的诱惑不言而喻,很多时候其对货币的影响堪称立竿见影。比如,自本月中以色列意外降息以来,谢克尔贬值了大约2%。27日以色列宣布再次降息后,谢克尔对美元一度急贬0.3%左右。
在美国 、欧洲、日本大打量化宽松牌的影响下,包括以色列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直接感受到了本币升值的压力,纷纷加入了货币战。在以色列之前,韩国 、土耳其以及澳大利亚等国都采取了类似的措施来压低本币。
本周三,也就是29日,泰国也将迎来议息会议。业界普遍预计,深受本币升值之苦的泰国可能在本周降息。今年迄今,泰铢是亚洲表现最强的货币,年内的涨幅达到2.2%。上月,泰铢对美元一度升至1997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。
多数接受彭博调查的经济学家都预计,泰国央行29日将降息25基点。而在这种预期影响下,近期泰铢汇率出现了连续下跌态势。
泰国政府则在加大对央行施压。泰国财长拉农本周一表示,他希望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29日的会议上降息25基点以上。拉农称,如果央行本周未降息,或只是降息25基点,那就是“没搞清楚状况”。
业内人士预计,匈牙利本周几乎肯定会降息25基点。这也将是该国连续第十个月降息。此外,印度央行今年可能继续降息,并在年底将利率降至6.75%左右,目前的利率为7.25%。印度今年已降息三次,累计降幅为75基点,下次议息在6月17日。
在多重因素影响下,这一轮全球降息的密集程度实属罕见。仅在本月,就有欧元区、印度、澳大利亚、越南、斯里兰卡、波兰、韩国、土耳其等十多个经济体宣布降息。彭博的统计显示,自2007年6月也就是这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,世界各国央行在过去六年中已累计降息超过510次。
除了明显是出于抑制本币升值的货币政策调整,还有不少经济体下调利率纯粹是为了刺激低迷的经济,而通胀的温和也为降息创造了空间。
就在以色列降息同日,多米尼加央行27日也宣布降息75基点,为一年来的第四次降息。央行称,宏观经济面的信号显示,如果不采取措施,经济产出在2014年底前都将持续保持在趋势水平之下。
在以色列、泰国等国家,当前的经济增长也不乐观。以色列央行预计今年经济增长仅为2.8%,低于去年的3.2%。泰国最新发布的一季度GDP数据也低于预期。
另一方面,当前通胀水平普遍较低,也为央行降息创造了条件。在以色列,4月份的通胀率跌至六年低点,仅为0.8%。而匈牙利4月份的通胀水平也仅为1.7%,创下1974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。(上海证券报)
欧洲央行执委普雷特周二表示,欧洲央行仍有空间在必要时进一步降息来刺激经济。
普雷特对德国商报表示,欧洲央行本月稍早将利率从0.75%调降至0.5%,不会没有影响。
他称:“通过把利率降至历史低点0.5%,欧洲央行暗示传统宽松货币政策的空间还没有用尽。我们也暗示过,只要有必要,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就会继续下去。”
此外,普雷特在接受访问时表示,欧洲央行在操作上做好了采用负利率的准备,但补充道,此举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。(FX168)
全球降息潮“方兴未艾”,而在货币政策上已经沉默了近一年之久的中国央行将如何自处,近日尤为受到关注。
28日,中国人民银行 (央行)发布公告,以价格(利率)招标方式发行70亿元3月期央票,同时开展120亿元的正回购操作。值得关注的是,这已是5月下旬以来央行于公开市场连续第二周采取缩量操作模式,这一持续“地量”操作方式引起诸多猜测。
“在保持稳健操作的同时,或在为新的货币政策出台预留空间。”28日,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晔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,此前央行在降息、降准前,在公开市场一般都会保持一段时间的平淡。
另一个让市场猜测央行有可能会出现“大动作”的原因,则来自国际市场愈发汹涌的降息潮。27日,以色列央行宣布,为削弱本币升值的压力,决定降息25个基点至1.25%。这是本月内该国的第二次降息,同时也使得该国利率创出3年多来的最低。
实际上,本月以来,已经有欧洲、印度 、澳大利亚 、韩国等的央行宣布降息,其频率之高,近年来罕有。而全球多地降息带来的外溢流动性,正加速流入亚洲新兴经济体,给其带来诸多压力,中国也不能例外。
接受导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,对于缓解经济增长乏力以及热钱流入带来的双重压力,降息不失为一服良药。
“一方面,由于人民币近期快速升值,中国出口企业备受打击,降息可以帮助企业恢复一定竞争力,以提振经济;另一方面,全球降息潮大背景下,降息可以有效降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息差,从而防止热钱流入伤及实体经济。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吴敏认为。
周晔也表示,与前期国内较大的通胀压力相比,近期这一压力趋缓,物价得到有效控制,货币政策放宽空间有所放大,加之近期令人失望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(PPI)数据 ,降息的可能性正在迅速放大。
“如果二季度的数据没有好转迹象,下半年很可能会迎来一次降息。”周晔判断。(中国证券报)
- 1
- 2
- 3
- 4
- 5
- 6
- 7
- 8
- 9
- 10
- 11
- 12